在王安石收到张斐的密信的同时,司马光也收到了张斐的来信。
这信才看到一半,司马光便已是暴跳如雷,“王介甫啊王介甫,你这卑鄙无耻的小人,竟然想釜底抽薪,将河中府的功绩都据为己有,你真是枉读圣贤书......!”
一番破口大骂后,司马光气得是直喘气。
他可是正儿八经的想跟王安石比一比,而且这个竞争氛围,也就是王安石搞出来的,他万万没有想到,原来王安石要的是通杀,是立于不败之地,无耻的将河中府的政绩全都算在新政头上,这真是将他气得够呛。
幸亏张斐来信,将这一切告知他。
半响过后,司马光稍稍冷静下来,又拿起信,继续看了起来,接下来,张斐也告诉他,司法改革从中发挥的作用,看得他不由得直点头,“若无司法改革为其肃清吏治,他的新政如何取得成功,这个忘恩负义的王介甫。”
可随后的内容,却令他双眉一挺,“原来张三也意识到京东东路的问题所在。”便立刻收拾心情,非常仔细地看了起来。
忽闻门外有人言道:“老爷,文公来了。”
“不见。”
司马光直接回应道,可说着,他突然一怔,“谁来了。”
“文公。”
“快快有请。”
说罢,他立刻将信折起来,连通信封一同没入袖中。
过得片刻,文彦博入得屋内。
二人互行得一礼,文彦博道:“君实,你可有得知河中府财政的消息?”
“我...。”
司马光刚刚张嘴,又轻咳一声,“听说了,河中府财政比往年都要好。”
文彦博点点头,“肯定是要好过京东东路的,但是我料想王介甫肯定不会就此认输,你可得做好完全准备。”
你一定想不到,他其实是想将河中府的功劳也据为己有。司马光暗自嘀咕一句,可嘴上却道:“这事实胜过雄辩。”
文彦博道:“话虽如此,但还是得小心一点好。”
司马光嗯了一声。
他并没有将张斐的来信告知文彦博,因为这封信的内容太过劲爆,他认为告诉任何人,都是对张斐的一种出卖。
......
王府。
一个模样与王安石有着三分相似,向王安石恭敬地拱手一礼,“安国见过兄长。”
此人正是王安国,他与王安石,以及王安石之子王雱,并称为“临川三王”,王安石可以位列唐宋八大家,能与他齐名,其才华可想而知。
这“别人家的孩子”不可怕,可怕的是“别人家的每个孩子”,以及他们孩子的孩子,这真是令人感到绝望啊!
“你还真是一点没有变,还是这么守礼,这里又无外人,我们兄弟又何须这般见外,坐吧。”
“多谢兄长。”
王安国又是毕恭毕敬行得一礼,然后坐了下来,不洗澡、不修边幅,可不是他们整个王家的遗传,好像也就王雱略得王安石真传。
王安石是无奈地摇摇头,突然问道:“安国,你可知,为何官家会调你回京?”
王安国道:“那自是看在兄长的面上。”
王安石呵呵一笑道:“也许是有这方面的原因,但也因你能力出众,否则的话,官家自也不会真的重用你。”
王安国没有做声。
王安石突然笑意一敛,“听说前几日官家曾单独召见你。”
王安国稍稍点头。
王安石道:“还问你如何百姓是如何谈论新政的。”
王安国点点头道:“是的。”
王安石又问道:“那你又是如何回答得?”
王安国瞧了眼王安石,稍稍犹豫片刻,“我当时是说外面都说你用人不当,急于敛财。”
王安石也并不生气,神情略显玩味,继续问道:“那你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?”
王安国沉默少许,“不瞒兄长,安国亦是这般认为的。”
王安石点点头,“你我兄弟,从小到大,常为时事争论,吵得是面红耳赤,但从未争个高低出来。你不喜我的新政,我也是早有预料,我唯一不满的是,你所想,皆是外人所传,而非亲眼所见,你竟信外人,而不信我这个兄长,着实令我感到伤心。”
王安国笑道:“新政所图,路人皆知,这里亦无外人,兄长又何须狡辩。”
王安石道:“你说我狡辩,我说你见风是雨,这么争下去,毫无意义,我们兄弟不妨借此,分个胜负出来。”
王安国不明所以地看着王安石。
王安石道:“过些时日,官家会让你去济南府担任一个闲职,你只需要时时刻刻盯着新政,若有弊端,你大可写信给我,要真是属实,那我便承认。你看如何?”
王安国先是一愣,旋即点点头......!
“你先别忙着答应。”王安石手一抬,又道:“倘若并不属实,你便要全力辅助我推行新政。”
王安国不假思索,“一言为定。”
王安石又道:“但此乃你我兄弟之事,我不想有外人知晓,包括弟媳在内。”
王安国眼中闪过一抹疑惑,但也没有多想,点点头道:“好!”
王安石瞧了眼王安国,微微沉眉,心道,张三所言到底是否有夸大其词,安国此去,一探便知,届时我再做决定也不迟。
......
......
河中府。
虽然在河中府的百姓看来,京兆府这几十个告状的百姓,是一件大事,在坊间的热度,也一直是居高不下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