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68章 兵贵神速!
~~~~~~
十一月初四,李元庆和陈忠的中军主力,顺利抵达了三岔河口。
此时,先期抵达的明军先锋诸部, 已经都在前往海州的路上。
大规模军队会战,就像一项庞大无比的工程,是相当费神费力之事,在很大程度上,李元庆其实是一直在规避大规模会战的。
其产生的影响力虽大,但同样,却也很容易束缚住人的手脚,一切必须要以稳妥为主, 要顾全大局, 想要奇袭,想要施冷箭,就比较有难度了。
但话又说回来,若是无这种大规模、大场面的历练,李元庆又如何将他的威势,遮天蔽日,横扫天下?
有着海州城的支撑,加之三岔河诸多河道的辅助,此时,明军的实际控制范围,已经隐隐推到了辽河套之南。
虽说这几日,因为李元庆大军出动的消息,后金军渗透向海州、三岔河一线的哨探多了不少,但明军沿河段,诸多据点的稳固,在对阵这些‘散户’后金游骑的时候,已经可以占据稳稳的优势。
这几日,天空一直飘散着细碎的小雪, 虽不是很大,但天地间随处可以看到积聚成片的白色,也预示着,寒冷而又漫长的深冬,已经到来。
不过,天气虽寒,但明军主力的节奏却很快,各部在登录三岔河口之后,休息半日或一日,便直接开赴海州,进行先期布局。
这主要是李元庆和陈忠的队伍里,军官士兵,九成以上都是辽民,在耐寒方面,他们有着先天性的优势。
加之天时地利的优势,李元庆和陈忠诸部的将士们,人人都是皮棉袄, 精甲, 对抗这点小严寒, 那简直不叫事儿。
在炎热的夏天作战,反而并非儿郎们所长。
“元庆,脚下这土地,好熟悉啊。可我却从未像是此时一般,感觉这土地如此真实,又那么坚实!”
看着周围调动有序的满天红色,陈忠一时感慨万千,眼睛中,隐隐有泪花微微涌动。
李元庆心中也是非常激动,他当然明白陈忠的意思,十年之前,这里正是他们梦开始的地方。
“呵呵。大哥,这才到哪儿?这一战,咱们要将狗鞑子穿个底朝天,直捣黄龙!”
陈忠片刻也反应过来,不由哈哈大笑:“没错!元庆,咱们此役兵强马壮,不灭了皇太极这龟儿子,那不是白来了么?”
诸部的调动皆有参谋、副官协调策应,李元庆和陈忠吃过了午饭,也开始更精细的筹谋,加强并细化未来的战术规划。
兵法云,‘实则虚之,虚则实之。’
李元庆此时摆出的架势虽大,但在很大程度上,李元庆是并不想进入后金本土,尤其是辽中平原腹地,给后金军主力决战的。
老话说得好,‘强龙不压地头蛇。’
哪怕此时李元庆和陈忠两部携带了大量的武器弹药,堆积如山的粮草,已经具备了深入后金腹地作战的能力,但李元庆的第一选择,还是将后金军主力勾出来,最好能在距离海州要塞比较近的鞍山堡一线,展开正面对决。
哪怕皇太极不肯上钩呢,最不济,也要在鞍山堡搞个开门红,提升己方士气,拉低对手士气。
至于进入后金腹地、辽中平原之后,李元庆更不担忧了。
就像是后金军入侵大明,他们不可能搬空沈阳和辽阳这两座大城要塞,而沈阳和辽阳,也就是后金军的脉门。
还有一点最关键的,便是兵贵神速!
哪怕后金军有准备,李元庆和陈忠部主力,却也必须要在他们没有准备充裕之前,第一时间,赶往战场,先抓住这个主动权。
…………
简单在三岔河休整一夜,次日清晨一大早,李元庆和陈忠便率领两人的亲兵卫队,全幅精骑武装的万余中军,率先赶往海州。
此时,有之前孔有德和顺子诸部的铺路,三岔河口通往海州方向的道路,已经很顺畅,也很开阔。
虽说此时路上军队和押送粮草的辅兵皆是众多,但因为道路开阔的地势,加之地面都已经冻的结实,坑洼也有随扈辅兵休整,队伍的行程非常快。
三天之后,十一月初七,李元庆和陈忠部中军主力,已经顺利抵达海州。
此时,海州城内,已经聚集了两部战兵近六万人,再加之孔有德和顺子本部的万余人,已经有七万余人。
李元庆给后续诸部儿郎的集结时间是十一月初十,毕竟就算是长生营,这般庞大的规模,也无法做到人手一马,更多的,还是需要将士们的‘11路’。
不过,李元庆和陈忠仅在海州城休整一日,次日清晨一大早,便率前军主力,率先前往鞍山堡。
几乎在同一时间,岳托的镶红旗主力,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主力,也将将抵达鞍山堡。
鞍山堡城池并不算大,早年,在大明时,只能算是座中堡,因为地利优势,勉强也算繁华。但后来,后金入侵,战事连绵,几次鏖战,其根基都被抽空了。
包括沈阳和辽阳,也皆是后金之后,慢慢填补起来,但哪怕已经过去了快十年,皇太极又励精图治,却也远远比不得大明当年的繁华。
尤其是李元庆虎称的‘三十万’大军主力到来的消息,更是让鞍山堡内乱成一团,但凡是有点能力的城中百姓,皆已经逃向了后方,留下的,只能是最低等的汉人奴才,一帮炮灰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