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完,小瞿欢天喜地的随着家仆们一齐收拾起行李来,俨然一副陈之玉门下走狗的架势。
“这小子。”
陈之玉笑着摇了摇头。
“殿下看来又收获了一根好苗子啊。”
老管家看到陈之玉脸上的笑意,不禁说道。
“还好还好。这小子也就占了一句耳听八方、过目不忘而已。在京兆府,其实我最关注的就是他。这小子他见过的人,听过的名字就没有忘记的。京兆府的档案也是,只要经过他手,里面的内容他能如数家珍般的说出来。若不是他家世低微,依我看,可登中书门下。”
陈之玉轻描淡写的说道。
“那可真要恭贺殿下喜获英才!”
闻言,老管家严肃恭贺。
“还好,比我差一点儿。”
陈之玉笑着背过身去,昂着头说道:“走吧,该出发了,再不走就误了时辰了。”
老管家看着陈之玉的背影,好笑的摇了摇头。
“殿下,这边。”
小瞿兴高采烈的站在一座马车前,冲着陈之玉挥手,在驽马的马背上,一只黑色的小狐狸在欢快的摇着尾巴。
陈之玉随意的摆摆手,转头对老管家说道:“您不必送了,自从……那件事后,我不太喜欢离别。”
“那老奴就安心的在家等殿下回来,殿下归来之日,老奴必定十里相迎。”
老管家闻言,顿时站在原地,目送陈之玉离开。
“那么老了,爱惜点自己,十里路你的身子骨都要散架了,在家门口等我便是。”
陈之玉笑道。
说完,他头也不回的登上马车,掩上了帘子。
黑色的小狐狸哧溜一声,钻进了马车内。
老管家面对陈之玉的调笑,倒也没说什么,笑着看陈之玉登上马车,他孤零零的站在府门,看着陈之玉的马车渐渐远去,直到再也看不见了。
这位行将就木的老人这才慢悠悠地回转身子,回了府邸。
“殿下,老奴会一直等你的,一直等到你真心露出笑容的那天……”
……
陈之玉自然没有听到老者的话。
他坐在马车中,手无意识的抚摸着小九尾缎子般的皮毛,眼神放空,眉头紧锁,思考着接下来的谋划。
小九尾就在他的怀中闭着眼睛,一脸舒服的表情,享受着陈之玉的抚摸。
就在这时,马车忽然停下来了,外面静的吓人。
陈之玉回过神来,眉头皱了一下,沉声道:“小瞿,出了什么事?”
“殿……殿下……您最好出来看看!”
帘子外面传来小瞿惊恐的声音。
“怎么回事?”
听到小瞿的声音,陈之玉愣了一下,掀开帘子。
“我去看看。”
还没等陈之玉走出马车,小九尾就一溜烟冲了出去。
“小九!”
陈之玉阻止不及,也跟着小九走了出去。
但外面的情形跟他想的完全不同。
整条朱雀大街上站满了围观的百姓,他们手持各种瓜果蔬菜,安静的站在一旁,静静地看着陈之玉一行。
小瞿和小九也呆呆的坐在马车边上,他们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。
“这是怎么回事?”
陈之玉喃喃道。
就在这时,有眼尖的百姓看到陈之玉出来,激动的大声叫道:“殿下出来了,殿下出来了!”
随即,百姓们顿时欢呼起来。
巨大的声浪在整条朱雀大街上响起,宛若山崩海啸一般。
陈之玉一脸茫然的站在马车上,接受百姓们的欢呼。
陈之玉随即反应过来,应该是自己要离开东都的消息泄露了。
但他着实没有想到,自己只是尽到了京兆尹的职责,就能得到百姓们如此的拥戴。
小瞿倒是慌了神,巨大的声浪让驽马变得惊恐不已,焦躁不安的跺着前蹄。
小瞿回过神来,连忙号令众人安抚驽马,防止发生意外踩踏事件。
周围的百姓一窝蜂的围了上来。
张虎见势不妙,粗声粗气的对周围的侍卫说道:“保护殿下!”
说完,十几个护卫急忙组成了一道单薄的人墙,挡在了陈之玉和百姓中间。
但因为百姓太多,而侍卫太少,十几个身强体壮的彪形大汉应是被百姓们挤得动弹不得。
看到张虎一行如此窘境,陈之玉出声阻止:“好了,张虎,你们退下吧。”
“可是,殿下,万一有刺客怎么办?”
张虎被挤得脸红脖子粗,大声对陈之玉说道。
“放心吧,他们是不会伤害我的。”
陈之玉说道。
张虎见陈之玉如此坚决,只好大声吩咐众侍卫撤开。
汹涌的人群一拥而上,朝着陈之玉的马车挤过来。
眼看着百姓们就要挤了过来,但陈之玉却好端端的站在原地,一动不动。
汹涌的人潮在陈之玉的面前停住了脚步。
嘈杂的声浪也在陈之玉的示意中平息下来。
站在人潮最前面的是三个人。
一个颇为雄壮的中年男子,一个拄着拐杖的耄耋老者,还有一名十岁大的小姑娘。
他们的手中都拿着一个竹篮,篮子中放满了各色的土特产。
见到陈之玉,三人带领着众位百姓就要朝陈之玉跪下。
陈之玉见状,急忙走下马车,搀住中间的老者,问道:“老丈,你们这是?”
“使不得,殿下,使不得……”老丈见陈之玉过来搀扶,一脸受宠若惊的神情。
但因为拗不过陈之玉,只好颤颤巍巍的起身,对陈之玉说道:“殿下,我们这些人都是听到您要前往边关,特来送行的!您不知道,在您没来之前,那些恶少年、那些凶人可没少作恶!前几任上官要么是有心无力,要么是人浮于事。只有您来了,才彻底给了我们这些人一个朗朗青天!这不,听说您今日前往边关,我们这些人都想着给您送一点土特产,让您在路上不要冻着、饿着!这些东西您一定要收下!”
老者颤颤巍巍的抓住陈之玉的手,情真意切的说道。
陈之玉听过之后,心中不由的有一丝触动。
他没有想到,自己做过的事,上面没有记在心中,下面的百姓却牢牢的记在心中。
他不由的有些感动。
可这些东西是不能收的。
这些东西都是百姓们家中的余粮,他要是收了,这些人说不得就要挨饿。
而且,那么多东西,他轻车轻骑,也没地方带。
喜欢我在古代当判官请大家收藏:(www.53zw.net)我在古代当判官五三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