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旨上不是说,让青州刺史王跃,与漼家漼时宜和离吗?
要知道,现在无论北陈还是南萧,都只有南青州和北青州,而没有青州这个地方。
当然,北青州占据大半大汉时期的青州故地,也被默认叫做青州。
王跃觉得,他应该听话一些,圣旨既然这么说了,他还是先遵从圣旨的旨意,先去做了这个青州刺史再说。
于是,王跃果断的下令,扣下了传旨太监,传令三军,派出兵马,分兵几路攻打南冀州,青州,光州,齐州,济州。
这些三国时期青州旧地,一时间青州旧地狼烟四起,或者说是,在王跃的兵马铁蹄下瑟瑟发抖。
没几天功夫,早就磨刀赫赫的南青州军,就彻底的占据了北邻黄河沿岸,西至泗水,南邻南萧这片大汉时期的青州故地和徐州兖州豫州一小部分。
从这一刻起,王跃也成为真正的青州王!
与此同时王跃让人把圣旨的内容,抄写了很多份,让手下传遍了北陈的各地州县。
随着王跃开启的战事,虽然持续的时间很短,却也伴随圣旨的内容,王跃按圣旨要求出任青州刺史,占领了古青州的消息也传了出去。
当然,这也是王跃兵强马壮,又没直言造反,大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再加上他是漼氏的女婿,一时间都没有任何言语,整个北辰南箫的目光,都看向了中州西州还有青州。
先不说中州什么反应,只是西州周生辰,他这一会儿就有些左右为难了。
王跃那边按照圣旨说的,占领了古青州,虽然钻的漏洞,却也完全说的过去,现在的王跃,这才是圣旨上所说的,是真正的青州刺史了。
如果下一步,王跃按圣旨所说,和漼时宜和离,也算是奉诏行事了。
反正,王跃这个脸皮厚的,是让人这么宣传的,不管别人信不信,反正他信了。
王跃没有扯旗造反,还厚着脸皮按圣旨占领了青州,周生辰一时间也有些纠结。
如果真的和王跃开战,先不说王跃也兵强马壮,占领整个青州之后,恐怕要有五十万大军,却只需要防卫西线。
而西州七十万大军,却需要四处镇守,真劳师远征,还真不一定谁能赢。
而且,王跃在西州人气很高,西州士卒不见得真的会和王跃拼命。
更何况。周生辰也只能等着中周的反应,因为没有诏书,他也不敢带着大军,向着青州而去,毕竟谁知道他是不是假道伐虢?
……
相比的西州的纠结,中州的太后就有些坐立难安了。她没想到王跃会拿下整个青州,更没想到有人能扣下她安排的另一个圣旨。
是的,太后本来下了两道圣旨,一道是迁南青州刺史王跃为青州刺史,另一道是和离的。
只是和离的圣旨,先到了南青州,另一道圣旨却还在中州没有发出。
太后想着升职的圣旨发出以后,王跃只能离开南青州去青州赴任,到了青州之后,再有和离之事,王跃也没有办法了。
于是,圣旨就这样传出去了,而王跃顺势把他当成赏赐的圣旨,反正你这就准备让人家和离呢,是应该有些补偿的。
现在这种情况,各州的城主,有野心的肯定蠢蠢欲动,而皇帝和谢军师也都被他关了起来,朝中的重臣也纷纷请病而在家,不理政事,一时间太后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。
太后知道朝中重臣的意思,就是逼迫太后把皇帝放出来,只是她也有些左右为难,她好不容易通过手段,让秦严夜宿了她的寝宫,逼迫秦严帮忙幽禁皇帝,抓捕了谢军师,现在一旦放出皇帝,后果简直不堪设想。
就在这个时候,有内侍突然走了进来,他也知道现在情况有些复杂,就慌慌张张的如实的禀报说,“太后,谢崇已经死在了大牢里。”
太后听了内侍的话后,就一屁股坐在了软塌上,现在她已经没有路可走了,只能早一些发动。
于是,太后命人准备了一壶酒,带着就去了囚禁皇帝的宫殿,等她再出去的时候,皇帝已经死了。
然后太后马不停蹄的带着太医,去了还有几日将要姜嫔的住处,没多久,姜嫔就产下一位皇子。
与此同时,秦严先后目睹谢军师和皇帝的死亡,偷偷的出了皇宫,向着西州去了,等太后得到消息的时候,秦严已经快马加鞭的走远了。
......
王跃在拿下整个青州之后,迅速接收了各郡接收来的降卒,兵马一时间就扩充到了接近五十万。
最近一段时间,整个青州都整训兵马,随时准备硬接将来的大战,只是,青州兵马都磨刀赫赫了,中州西州却一直静默着。
王跃大概知道为什么会这样,他依旧命令青州的工坊,日以继日的加紧制作铠甲兵器弓弩箭矢,抓紧时间进行战争的储备,而王跃的青州商船,更加频繁的来往于南北之间。
而对于百姓来说,原南青州以外的州郡的民众,在听说是南青州的王跃控制了整个青州之后,很很是喜悦,如迎王师。
毕竟民众都知道,南青州百姓日子过的好。甚至豫州冀州那些王跃未占领的州县,也盼着王跃的大军前往。
而王跃也没让青州百姓失望,很快把南青州的政令,实施到了整个青州。
因为备战,各地都建立了工坊,招募民众制作箭矢等战争物质,也让百姓在农忙之外,有了额外的收入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